用户名称:
用户密码:

注册普通用户

 2016年成人高考报名火热进行中,在2016年实现自己学历和专业的提升与飞跃,给自己人生一个崭新的起点,赢得职场竞争中的先机!报名咨询热线: 0536-8232768 (24小时)

 您是第 位客人

 


切莫轻言大学要多培养“马云”


  现在常听到的一种说法就是,大学要多培养马云这样的人。作为商业精英,马云引人艳羡是自然的,也许未来我们的大学能培养出马云甚至超越马云的人,但若把培养标准简单化,那就值得商榷了。

  大学要出马云,想法固然很好,但其实马云的成功,并不能笼统地归功于大学的培养。不错,马云是上过大学,如果说是大学培养了马云,那首先是师范学院培养了一名外语系学生,而不能说培养了一个商业精英。马云的商业成功,肯定和上大学提高总体素养有关系,但他的成功主要还是得益于时代际遇和个人奋斗,这一点只要看看马云的奋斗史就会很清楚。认为大学教育可以培养出马云,多多少少有点教育万能论的色彩。

  希望大学培养出马云,代表的只是现在的眼光,放在未来更长时间和更大空间维度上看,欠缺的恰恰是想象力。马云只是这个时代的成功者,也只代表着当下的成功标准,能否代表未来,既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更取决于时代的条件。

  看看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大发展时代的那一批商业精英们,是在一茬茬不断轮替中推动着国家的工业化:洛克菲勒用石油运输管道这个创新,打败了范德比尔特那一代铁路大王;摩根用巨大资本力量推动电力时代替代洛克菲勒的煤油时代;福特则用新的生产方式把美国的工业化带到了新时代。他们都各自代表着一个阶段,其轮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创造的过程。如果用一个标准,那就只能培养一个时代的人才,怎么可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永续动力?江山代有才人出。以一个阶段的成功者为培养标准,会不会失去未来,这值得深思。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未来永远都掌握在创新者手中,创新能力才是最为核心的培养标准。马云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创新型人才,否则他不可能取得巨大成功。但应该看到,马云的创新,更多的是互联网技术应用和管理层面的创新,而不是科学发展意义上的原创性突破。这样的创新水平,体现的正是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是阶段性的局限。

  未来,我们更需要的是科学和技术的原创性发现和发明。中国高等教育的作用要从过去的“全面支撑”,向当前和未来的“率先引领”转变,就必须在这个方向上有所作为。没有这个意义上的进步,我们将永远落后于世界。

  马云的商业成功,是中国经济社会活力的一部分。马云本身也赢得了应有的尊重,并成为年轻一代的新偶像,没有人可以否认这一点。从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大学也要出马云,表达的当然是良好的愿望,但高等教育有自身的规律,人才培养目标是多元而不是单一的。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高等学校应该各安其位、各显其能、特色发展,最终彻底扭转以往“千校一面”的状况。以一个成功的个体为标准提出培养目标,对高等教育功能的理解过于简单化,既不符合实际,也容易产生误导,好像大学培养不出马云,就矮三分似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倡导多元的成功标准,为每个人的成功提供价值支撑。在一个价值多样化的健康社会里,无论是社会群体还是个体之间,其价值都不太可能互相取代。马云和一个普通医生的价值,就不好简单比高下。我们当下的舆论环境以及公众对教育功能的简单理解,容易导致对教育培养目标过于功利化的追求,这是不可不正视的现象。
本文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切莫轻言大学要多培养“马云”2016-4-15 本文被阅读 1379 次

友情链接



·校园招聘 ·人民大学预科班 ·开课吧论坛 ·中考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 ·潍坊招聘网
·鲁信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潍坊教育培训网 ·潍坊保安学校 ·山东教育招考院 ·山东家教潍坊站 ·中国高教学信网
 

首页最新新闻最新公告教育新闻成考指南在线教育复习指导历年试题在线咨询在线报名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潍坊高新区渤海继续教育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百度潍坊. 中迅网络鲁ICP备16014555号-3
联系电话:0536-8232768 8711200(24小时) 传真:0536-8232768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胜利街与虞河路交叉口西南角泰康大厦705室
鲁ICP备案:07023207鲁公网安备 37079002000117号 2213927035  105366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