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高考考生应合理定位理性应考 在成人高考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考生大多感觉体力消耗较大,心理上也难免产生一丝疲惫。那么,怎样科学地安排好最后这段宝贵的时间,让自己的复习效果显著,同时将身心状态调整好,以积极、饱满的状态沉着应考呢?
在重要考试或比赛之前,“发挥”的话题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确,考生参加考试有点儿像运动员比赛。许多运动员在赛场上都很难达到自己平时的最好成绩,因为需要拿出一部分精力来应对技术以外的事情,比如适度的焦虑、环境的陌生感、观众的反应分散注意力等。考试也是一样,考生要接受自己有适度的焦虑。所谓的“超水平发挥”,就是能够发挥出自己所掌握内容的95%以上,描述得具体点儿,就是不应该错的题目基本不丢分。
其实这个标准并不容易达到。身心状态良好,考生就有可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部表达出来。考生要明白,“超常发挥”是指“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恰当地展现在卷面上”,而不是“把平时都不会做的题目在考场上突然变得会做了”。后者只是许多想走捷径考生的奢望。如果没有全力以赴认真复习,知识结构中存在大量盲点和漏洞,考生上了考场照样心虚胆怯,总担心考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因此,认真扎实的复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身心状态的调整过程。复习得越扎实,心里越有底气。
在最后这段时间,考生要以拾遗补漏为主。做过的卷子、自己整理的错题本以及每门课的课本,都是很有价值的材料,要认真看、过过手,把基础的知识点进一步夯实。因此,考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掌握的知识尽可能不丢分,即把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题目尽量做对,并且书写规范。这就是超水平发挥,就是成功的应对。
在咨询和辅导过程中,我发现一些考生的不安和焦虑来自于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现状。比如,有的考生很疲惫了,但是不愿意休息,硬撑着,每晚非要复习到很晚,自认为不遗憾了才睡觉。书桌前的苦撑仅仅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我学了很长时间,很辛苦,对得起自己和家人了。
事实上,学习的效果与所用的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疲乏的时候好好休息,关键是要有张有弛,合理安排,提高效率。有的考生会主动向考试的时间节奏靠拢,自己规划做几套模拟题,做题时卡着时间,就像在考场上那样。所以,顺其自然,接纳自己的现状,能够帮助考生安排好生活节奏。
总之,坚持了这么久的复习不容易,考前需要注意的细节也很多,真诚提醒考生:泰然地接受自己的复习状况和身心状态,该学就学,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听从身体的自然状态,不跟自己较劲,才能真正做到理性应考。
复习是不完美的,考试也难免留下遗憾。我们只有努力减少遗憾,尽力靠近完美。
成人高考考生应合理定位理性应考2016-4-14 本文被阅读 1430 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