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称:
用户密码:

注册普通用户

 2016年成人高考报名火热进行中,在2016年实现自己学历和专业的提升与飞跃,给自己人生一个崭新的起点,赢得职场竞争中的先机!报名咨询热线: 0536-8232768 (24小时)

 您是第 位客人

 


就业市场“出身歧视”当休矣


  教育部办公厅最近下发《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明令禁止发布含有限定院校的歧视性招聘信息。一纸禁令能否遏制就业市场“出身歧视”现象的蔓延尚待观察,但其导向性很明确,那就是维护所有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的权利。

  以院校取人的“出身歧视”现象,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211”“985”工程实施后逐渐蔓延开来。一些地方、个别用人单位,包括少数国有企事业单位,非“211”“985”高校毕业生不取。有的为了规避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还把公开招聘搞成名校的校园招聘,甚至把招聘范围压缩到排行榜前十名的高校;不但社会用人单位如此,就连某些一向反对就业歧视的高校,在研究生招生特别是研究生保送中,也是非“211”“985”不取;这种歧视甚至正在向更为宽幅的社会领域蔓延,比如一些尚有户籍限制的沿海发达城市规定,“211”“985”高校本科毕业生,可实行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有的省会城市规定,凡“211”“985”高校毕业生,在同时满足当地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购买新建普通商品住房可获每平方米数百元的补贴……

  凡此种种,设置诸多前提条件,区别对待“211”“985”高校和其他院校的毕业生,本质上是对社会成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进行分等。严苛一点讲,这已经突破了现代法治社会里权利平等的社会禁忌,人为制造了社会壁垒和感情隔阂。更值得忧虑的是,这种歧视现象,已经转化为不断向教育领域传导的压力,误导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选择,很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多少年来,人们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最大诟病,就是过度的应试教育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非名校不取的“出身歧视”,会使高考的名校竞争更加激烈,使应试教育模式更加固化,客观上延缓了向高质量素质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上大学容易了,本来应该为素质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但事实却似乎相反,一般性的升学竞争转变成了名校竞争,连一流的高中名校也难免成为高考工厂。近年一些来自基础教育领域的所谓经验或创新,大都离不开分数竞争这个核心,足以证明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固化到何种程度。毫无疑问,非“211”“985”毕业生不取的歧视现象蔓延,无疑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11”“985”高校,确实是高等教育的第一梯队,但并不代表高等教育的整体。去年底发布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披露,2014年,高校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3559万人,高校数量为2824所。在这个庞大的基数之上,“211”也好,“985”也罢,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眼睛只盯着“211”“985”,事实上是对多数院校和大学生的歧视,这种歧视,不仅使大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平等竞争的起点,而且不利于高校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国家新近推动的“两个一流”建设,意在鼓励高校在竞争中发展。只有面对同样的规则和发展环境,才能激发出强大的竞争活力,才能产生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如果先分个三六九等,只有少数金字塔顶端的高校握着“两个一流”的门票,肯定会大大地抑制改革创新的活力。

  地方政府也好,国有企事业单位也罢,都有道义和法理的责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整个社会系统都有责任,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理应带头纠偏,特别是以地方政府名义出台的落户、补贴名校生购房之类的土政策,更须尽快纠偏。本文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就业市场“出身歧视”当休矣2016-4-9 本文被阅读 1277 次

友情链接



·校园招聘 ·人民大学预科班 ·开课吧论坛 ·中考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 ·潍坊招聘网
·鲁信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潍坊教育培训网 ·潍坊保安学校 ·山东教育招考院 ·山东家教潍坊站 ·中国高教学信网
 

首页最新新闻最新公告教育新闻成考指南在线教育复习指导历年试题在线咨询在线报名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潍坊高新区渤海继续教育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百度潍坊. 中迅网络鲁ICP备16014555号-3
联系电话:0536-8232768 8711200(24小时) 传真:0536-8232768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胜利街与虞河路交叉口西南角泰康大厦705室
鲁ICP备案:07023207鲁公网安备 37079002000117号 2213927035  105366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