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称:
用户密码:

注册普通用户

 2016年成人高考报名火热进行中,在2016年实现自己学历和专业的提升与飞跃,给自己人生一个崭新的起点,赢得职场竞争中的先机!报名咨询热线: 0536-8232768 (24小时)

 您是第 位客人

 


政协委员建议:高校“去门槛”破解再就业难题

“对转岗人员最好补偿是教育”

  化解过剩产能是当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而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职工的安置问题也牵动着政协委员们的心,成为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焦点。全国政协为此专门召开提案协商办理会,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一些委员建言献策,寻求好的解决办法。

  委员们在讨论中频频提及,希望教育在去产能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对转岗人员的教育培训,实现再就业和创业。

  与其“经济补偿”,不如“教育资助”

  “对于转岗人员,过去基本是补偿型,而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从补偿型走向发展型。”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对记者说。

  国际上最早采用发展型的是美国二战后对退役军人的安置。朱永新向记者讲述他所了解到的情况。美国1944年颁布《退役军人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被称作“山姆大叔制定的最优惠政策”,在这一法案中,创造性地将安置重点由“经济补偿”转向了“教育资助”。在二战结束后的十年间,美国先后有223.2万名退役军人走进校园,这些人日后也成为各行各业的脊梁和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朱永新告诉记者,美国对退役军人的“教育资助”不仅免除学费,还有生活费补助。“他们采取了教育券的形式,如果你觉得年龄大了不想去读书,也可以把这个机会留给孩子。”朱永新说。

  具体到我国,为了给钢铁和煤炭行业去产能后的人员安置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民进中央在四川攀枝花钢厂进行了细致调研,了解那里是如何把教育作为抓手,提高分流人员再就业能力的。

  “我们这一代很多人都上过夜校,而现在的年轻人在职学习基本处于停顿状态。特别是学习技能的非常少,因为很不方便,也没有这个机会。”朱永新对此感到非常遗憾。

  院校应去“门槛”为再就业人员提供培训

  “人的教育应该是终身的,而不应将人的素质高低终结于某一环节。”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科技厅厅长张震宇认为,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人的职业能力,可以培育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甚至成为创新驱动战略的“新引擎”。

  “但是现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门槛’太高,都只看重全日制,招收的也基本是应届生。”朱永新说。对于那些转岗再就业的人来说,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边打工养家边接受培训。

  其实,一些院校也想去掉“门槛”,但由于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一直以来存在的壁垒,担心承接不到人社部门主导的教育培训。对于记者的这个疑问,朱永新回答:“我们也可以采用培训券,要把选择权交给培训者,用脚来投票,尽可能让市场选择,而不由政府来选择。”

  去除“门槛”后,“服务能力是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光育为此担忧,“只能开设一些通识性的培训,而不能开设专业性强或层次较高的培训项目,无法满足多样性、个性化的培训需求。”

  “课程和教材不适用,内容与需求脱节,导致办学质量不高。”张震宇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教育也要深化供给侧改革,创新教育培训的提供方式,提高有效性,让转岗职工尽快实现再次就业。”朱永新提出,要盘活教育培训资源,使培训方式更加灵活,贴近再就业职工的实际;可以在化解落后产能的工业园区等地开设教学点,送教上门;教育部门要加快推进更为灵活和有弹性的学分制度,帮助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要在培训中加强创业教育,开设创业实训课程。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迫在眉睫

  谈到转岗人员的教育培训,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朱和平认为,这不仅是院校去“门槛”的问题,背后还反映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已经迫在眉睫。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具体指标是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现在距离2020年已经没有几年时间了。”朱和平说。

  赵光育提出,现在最需要的是加强顶层设计。目前,福建省、上海市、云南省、河北省以及部分副省级城市先后出台了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我建议全国人大加快立法步伐,尽早出台终身教育法。通过立法,将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变为全国人民的意志,变为全社会的行动,让这项工作有可靠的法律保障。”赵兴育说。

  张震宇则希望政府明确职能定位,突出服务保障功能,同时加快建立继续教育的市场化机制。

  “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十分重要。”赵光育建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建立一个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探索终身学习网络在线等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同时还要整合各类资源。”他希望能把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资源与成人教育资源,以及职业院校、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资源相互整合,共建共享,形成发展合力。
本文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政协委员建议:高校“去门槛”破解再就业难题2016-3-15 本文被阅读 1536 次

友情链接



·校园招聘 ·人民大学预科班 ·开课吧论坛 ·中考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 ·潍坊招聘网
·鲁信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潍坊教育培训网 ·潍坊保安学校 ·山东教育招考院 ·山东家教潍坊站 ·中国高教学信网
 

首页最新新闻最新公告教育新闻成考指南在线教育复习指导历年试题在线咨询在线报名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潍坊高新区渤海继续教育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百度潍坊. 中迅网络鲁ICP备16014555号-3
联系电话:0536-8232768 8711200(24小时) 传真:0536-8232768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胜利街与虞河路交叉口西南角泰康大厦705室
鲁ICP备案:07023207鲁公网安备 37079002000117号 2213927035  105366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