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与孩子积极的沟通三 如何在沟通中促进孩子正向的成长 只有当孩子的感受被家长接受了,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才搭建上 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接受孩子的感受,很多时候大人会觉得,这个事情太微小了,微不足道,但是孩子却很重视,哭了二十分钟。家长跟孩子且不说年龄的差异,有人说现在五岁就是一个代沟,家长跟孩子之间有多个代沟,这是客观存在的。 孩子只有当他的感受被家长接受了,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才正式搭上。只有家长接受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才能有好的感受,孩子有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行为。从理念到行为是一个过程,但是要让家长的理念成为孩子的行为,并且通过行为展现出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首先家长要去面对的,就是无条件的接受孩子的感受,因为感受没有对错之分。。 对孩子真实的感受家长需要无条件的接受,但这并不等同于需要百分之百接受孩子的行为。行为是有好坏之分的,认可孩子的感受意味着认可孩子做这件事情的出发点,但是后面行为有差异,家长可以通过沟通达成协议,和孩子在共同去调整。 孩子的感受被接受,他首先得到的是安全感和感受到被爱。因为有爱、有安全感,孩子愿意亲近父母。如果一个孩子跟家长有距离,沟通起来会非常困难。 当孩子感受到亲近,他才愿意倾诉,家长提的有效性的问题他才愿意回答。孩子愿意倾诉,他才能够接受家长跟他阐述的观点和主张,才能够进一步去调整他的行为。反之,不被接受的孩子由于抗拒会回避家长的问题,家长便得不到最真实的、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信息。
家长在沟通中扮演什么角色 幼儿期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家长跟孩子沟通中有认知的目标 首先,家长应该是倾听者。这点对家长来说做起来会比较难。有很多时候父母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都迫不及待的要让孩子听听“我要让你做什么”,“我觉得什么是正确的”,急于表达自己的意愿,等不了孩子说完。 家长在沟通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即引导者。沟通的引导者很重要,幼儿期发展的特点和家长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跟孩子沟通当中更多的有认知的目标,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这些目标就决定了家长在沟通当中,要去引导方向,引导具体的某一个观点的阐述,引导和孩子达成共识的方向,引导解决问题过程当中的细节。 这是家长在跟孩子沟通当中最重要的两点。倾听包含很多因素,不仅仅是听孩子说,说孩子的表情、肢体动作,这些都会有隐藏的信息,家长要去分析。家长通过大脑的理解,最后达成共情,引导这一点更是如此。
以上内容转自腾讯新闻,如有不妥,可联系删除如何与孩子积极的沟通三2015-5-27 本文被阅读 1127 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