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称国内高考作文命题开始与国际接轨 昨日,2013年度全国高考(微博) 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对于引人注目的高考作文题目,原一六一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专家刘雪倩分析认为,从全国范围的作文题目看,部分省份的命题,题目不算困难,其目的都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架构文章的逻辑性,分析题目、比较、解释与批判。
国内命题
正在与国际接轨
刘雪倩认为,目前国内的命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与国际接轨。例如,美国的SAT作文直译叫做“批判性写作”,其目的就是分析、评价、说明和说服。考查过程中,作文在评判过程中并不会考虑考生观点的正误,而只是考查其论证能力。也就是说,只要对给定话题进行论证,做到自圆其说即可。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毛继东教授表示,今年各地的作文题目除北京外,大部分讲志趣修养,心性历练。而命题形式今年也并无大改变,材料作文占80%以上,其余为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
广东卷
三种选择没有褒贬
此次广东卷中三家人对富翁捐助的态度,见证了三种不同的对待人生困境的观点,也反映了志向、尊严、改变困境的态度。
材料探讨了如何对待外援的态度,是否要作为一个有志改变现状的人的问题,总之通过字里行间引发相关思考。考生需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分析。总体看来,这三家对于外援的处理都是中性的,没有褒贬,因此考生需从自己感受出发进行论述。
其中第三个人的态度很有意思,不接受帮助。体现了这家的志气、尊严。第三家还有一个特点,首先是谢谢人家好意,其中也反映出“知恩”的感恩之心,但更体现了自己的志气。
提供帮助的人的特点,也需要分析,其中“白手起家”是一个关键词。因此题目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关系。考生也可以从“施”与“受”的角度,细致划分,角度划分越小,越易于展 开论证。
上海卷
关键是能自圆其说
而上海卷的命题也很有意思。“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上海给出的材料,是一个非常中性的材料。本身并不带褒贬,需要自己选择角度,关键是能够自圆其说。从这个角度上,命题本身更为科学和开放,大家可以见仁见智。
刘雪倩认为,在过去的作文中,甚至还出现过两个学生举出同一个例子,但站位和角度完全不同。只要论述得当,即便是同一问题不同结论,也都可以视为好文章。专家称国内高考作文命题开始与国际接轨2013-6-8 本文被阅读 1624 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