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高密教育局长杨宗荣:教育因尊重而和谐高效
当前,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给传统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依据教师这一知识群体的特点,艺术处理干群关系,巧妙消弭复杂矛盾,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又是教师实践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今天,我们推出《杨宗荣和他的人文管理》,以期引起读者更加深入的思考。
严晓梅是山东省高密市崇实小学一名普通的中年教师。这位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老师,一个月前在高密市教育系统迅速走“红”。她长达30万字的专著《霄竹茶馆》正式出版发行,并获得高密市教育局奖励的1万元著书立说专项资金。抚摸着散发油墨芳香的著作,她激动地说:“是杨宗荣局长的热情鼓励,使我沉寂了20年的文学梦复活了,重新找回了工作的激情。”
据统计,近两年来,在杨宗荣的鼓励下,高密市已出版教师个人专著及合集15部,目前又有11名教师准备出版个人专著。著书立说已成为高密教师的一种时尚。
杨宗荣,2008年5月走上高密市教育局局长岗位。与基层干部教师多年的接触,让他意识到,教师作为劳动自主性非常强的职业,单纯靠制度约束很难调动工作积极性,必须注重改善教师心态,理顺教师情绪。为此,上任伊始,杨宗荣就提出“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的理念,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模式。
百姓意识――贴近每一位教师
高密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聂淑香告诉记者,以前,遇到中考招生、学生转学等事情,领导安排了不办不行,办了又违反规定,非常为难。
2008年,杨宗荣局长主持设计了一种《领导批办单》,局领导安排科室和基层单位工作时,要填写《领导批办单》,批办事情及办理情况每月一次进行检查通报。
“设立这样一个《领导批办单》,规范了工作程序,在干部和工作人员之间建立起一种双向监督机制,使教育干部勇于对手中的权力进行‘自我剥夺’,自觉按照原则办事,不搞特权,不难为部下。”杨宗荣说。
在该市召开的一次教育系统“干部作风建设年”动员会议上,杨宗荣向与会的教育干部解读了山西省平遥县衙大堂的一副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他说,我们的教育干部来自教师,也是教师中的一员。按照“二八”定律,全市近万名教师中至少有2000名优秀教师,之所以能提拔当干部,并不一定比这些教师高明,除了自己的努力,往往离不开机遇的垂青……干部只有树立百姓意识,才能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决策才能民主科学。
为此,高密市从解决教师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改善干部作风。该市在教育系统中出台了“工作日中午禁酒令”,建立了挂牌上岗制度,倡导教育干部学习管理科学,落实“每日工作七要求”。要求学校干部除校长和总务主任之外,所有干部都要兼任提拔以前的学科,兼课情况作为考核、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硬性指标。2009年招考教育后备干部时,报名的380多人中,100多人因未任教原来学科而被取消报名资格。
高密市教育局副局长姚灵光告诉记者,该市在干部中倡导百姓意识,推进校务政务公开,融洽了干群关系。近年来,教育信访量比以前下降了60%。
山东高密教育局长杨宗荣:教育因尊重而和谐高效2010-10-25 本文被阅读 1873 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