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称:
用户密码:

注册普通用户

 2016年成人高考报名火热进行中,在2016年实现自己学历和专业的提升与飞跃,给自己人生一个崭新的起点,赢得职场竞争中的先机!报名咨询热线: 0536-8232768 (24小时)

 您是第 位客人

 


前教育部长周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长

  一财网综合

  就民间舆论而言,周济在教育部工作一直伴随着争议。“总理已经批评了不止一次。”有媒

体表示:“周济赶上了一个公众对教育普遍不满的年代。”

  据中新网消息,11日,中国工程院于第十次院士大会期间顺利选举产生新一届院长、副

院长和主席团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周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1994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

由院士组成,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人物故事:从“毛驴儿”班长到平民部长

  知青爱人让“毛驴儿”班长支边新疆

  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1965年高考前夕,武汉一铁路中学校内,团委副书记周济正

动员同学们去新疆支边。

  “耿兴芹是被动员的同学之一。”周济的同学肖举森说。很快,高考结果出来了,周济以高

分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录取。很多同学,包括耿兴芹,不幸落榜,踏上新疆支边

之路。

  上了清华后,周济不忘旧情,和在新疆的同学经常书信联系。肖举森说,可能就是那个

时候,周济和高中同学耿兴芹擦出火花。

  据清华大学的徐峰、段广洪老师回忆,入学后不久就碰上了“换班风波”。当时清华精密仪

器系共五个班,后来校长蒋南翔提出让两个班“半工半读”。由于招生时没有说明,结果很多同

学闹情绪,不乐意去,班长周济做了很多的工作,才让同学们转到了“半工半读”的机械制造专

业。

  1970年,清华大学毕业,周济奔赴高中时就定下的方向——新疆。 “这你可以从两个角度

分析;一是他的女友在新疆;再就是当初他鼓动同学,毕业后自己也确实想在边疆干点事。”

肖举森说,“总之,周济是一个非常有良心的人。”

  到了新疆,先在解放军农场锻炼一年,后被调到新疆工学院(现为新疆大学)任教,并且欣

然前往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的铸造教研室,和其他老师一起,周济没日没夜地干,将教研室下

面的一个精密铸造厂搞得有声有色,“效益很好”。 这段“产业化”经历无疑在年轻的周济心中留

下印痕,日后主持华中理工大学CAD(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时,周济再一次推行产业化思

路。

  幸运入选留洋深造

  1978年,知青返城。为了照顾父母,耿兴芹回到了武汉。不久,周济考取华中工学院(后

改名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也回到了武汉。

  文革后的中国,百废待兴。时任华中工学院校长的朱九思为充实师资,决定选派一批青

年教师和研究生出国深造,硕士还未毕业的周济也幸运入选,被派往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

校)攻读博士学位。

  徐峰说,文革前,很多人都学俄语,学英语的人不多,而周济从高中起学的就是英语,

这帮了他的大忙,让他在选拔中脱颖而出。

  在布法罗分校,周济16门功课成绩全部是“A”,只用三年半就获得博士学位。

  1984年3月,周济学成返回华中理工大学。

  魄力超群,十年创业

  周济给单位带回的礼物是三台单板机、一台苹果电脑和三十多公斤的学术资料。这耗费

了他在美留学期间的全部积蓄,而当时,周济和他的爱人月收入加起来只有80多元人民币。

  华中科技大学的CAD中心由此发端,周济也开始了他长达十年之久的创业之旅。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的彭文生教授告诉本刊,当时科研经费十分紧张,周济很大胆,

向学校借钱,用一年科研经费做抵押,寅吃卯粮,滚动发展。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当年,为争取科研课题,周济频繁来往于北京和武汉之间。有时

走得急了,就买张站台票“混”上车。一次,太累了,周和衣躺在别人座位下面睡着了。乘警检

查车厢,以为是“逃票”,很快给揪了出来。周解释半天,乘警楞是不信,这躺在别人座位下睡

觉的会是大学教授?

  勤勉而又注重实际的周济理所应当得到回报。1994年,他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系CAD中

心主任直接升任机械学院院长兼数控研究所所长,一年后,周济升任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

1997年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

  周济在华科大校长任上锐意改革,建树极多,但也遭到不少非议。可是对于他的人品,

却始终无人批评。

  平民部长

  学者出身的周济“是一个很有人情味、十分平民化的部长”。

  据《新快报》报道,在周济任职教育部部长之后6年间,周济一直对基础教育抓得很紧,

“普九”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基本完成。“他跑了不知道多少农村。看到农村孩子有学上的笑

脸就高兴。”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说。在这位老同学看来,因为性格的原因,周济的勤奋

和低调,44年来从来就未曾改变过。“他是平民部长,没有官气,永远像个教师”。

  查建中回忆,他和周济一起到国外出差,通常日程很紧很忙,没有足够时间休息。周济

是上车就睡觉,睡一会儿就干活。他当华中理工大学(后来并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几乎每周

都要跑一次北京,没有坐票就买站票,最极端的时候,是钻进了卧铺底下睡觉。

  在低调的背后,周济也有固执的一面。一位教育部的官员回忆,在周济上任之初,有些

官员找到他,向部长提起某项改革。部长总是打断:别和我提这事!

  压力巨大

  就民间舆论而言,周济在教育部工作,一直伴随着争议。有媒体表示,“周济赶上了一个

公众对教育普遍不满的年代”。

  2003年,扩招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正是周济就任教育部长的第一年。在那之后,

大学生就业压力一年胜似一年,到2006年,这一以往的精英群体,被教育部降格为“普通劳动

者”。与此同时,择校愈演愈烈,基础教育学生压力不减反增,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学术造假

层出不穷,高考改革迟迟不见推动,高校债台越垒越高。民众对教育的不满,已经达到历史

的顶点。

  在扩招之后,是教育质量的倒退,此种“国际公认”的“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不满

。而在2004年底,周济还曾在国务院新闻办表示,中国的研究生水平远胜欧美。

  “如果中国教育的成绩如此突出,就说明没有改革的必要了。”这位教育部的官员说,“但

实际上,只要看看民众的不满就知道了,中国教育改革已经陷入了10年之久的停滞。”

  这一说法,在教育家杨东平那里,则被表述为“倒退”。在他看来,上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

革才是“真改”。

  改革的逻辑和路径,学界早已讨论了无数次,“还高校以办学自主权,改变教育行政化倾

向”被反复提起,但又被悄悄放下。这位教育部官员慨叹。

  “他始终是靠勤奋在做贡献。”周济离任之后,这位不愿具名的教育部官员说。教育体制改

革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周济的独善其身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应对复杂局面的无奈

选择。

  6年来教育部所取得的成绩,往往通过财政部大力支持的项目体现,而几乎没有教育体制

改革的抽丝剥茧。

  “总理批评了不止一次”

  2002年,也就是周济就任部长之前,《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一度被认为是民办教育

的春天来临。孰料在周济上任之后、于2004年3月18日公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却打开了“名校办民校”的闸门。

  “这让我们哭笑不得,名校办民校,原本就是用了纳税人的钱,那么你就不该二次收费。

可你看看,一个利益集团却要把两头的好处都攥在自己手里。”广东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

建告诉记者。

  一场弱肉强食的游戏开始上演。

  “假民办”与“真民办”争夺生源大战的结果,是前者的步步紧逼,后者的节节败退。信孚教

育集团的学校,在那个时期关闭了7所。而北京汇才中学董事长侯昕说:民办学校每天都在死

亡。

  在公权力越勒越紧的局面下,民众期盼的“大教育家”的身影愈行愈远。2009年教师节,

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罕见地到北京市第35中学初二5班连听5堂

课,发表了详细的点评和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

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温家宝掷地有

声。

  巧合的是,就在周济离任教育部的当天,航天之父钱学森去世。他生前特意告诉温家宝

,中国缺少教育大家。

  此时的教育部,却依旧处在旧体制的惯性之中。在年初两次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教育

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制定,又重新回到了内部起草决策的老路上。

  原本向社会承诺的纲要公开日期,也由5月一路拖向7月、8月,时至今日尚未见踪影。

  “作为教改领导小组组长,总理已经批评了不止一次。”教育部官员说。

  周济简历

  1946年8月生,上海市人。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机械制造专业。1999年当

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兼任华中软件公司董事长。2003年被任命为教育部部长。

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免去周济的教育部部长职务。

2009年任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2010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

前教育部长周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长2010-6-22 本文被阅读 1806 次

友情链接



·校园招聘 ·人民大学预科班 ·开课吧论坛 ·中考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考 ·潍坊招聘网
·鲁信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潍坊教育培训网 ·潍坊保安学校 ·山东教育招考院 ·山东家教潍坊站 ·中国高教学信网
 

首页最新新闻最新公告教育新闻成考指南在线教育复习指导历年试题在线咨询在线报名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潍坊高新区渤海继续教育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百度潍坊. 中迅网络鲁ICP备16014555号-3
联系电话:0536-8232768 8711200(24小时) 传真:0536-8232768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胜利街与虞河路交叉口西南角泰康大厦705室
鲁ICP备案:07023207鲁公网安备 37079002000117号 2213927035  105366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