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教育地域化”的集体困惑
今年5月,北京市废除了《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非京籍学生享受同等入学待遇。此待遇仅限义务教育阶段,不包括高中和高考。(6月10日 新华网)
教育制度的改革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行进,包括取消户籍入学限制和地域保护主义都是我们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可是理应施行顺利、成效显著的最初幻想,结果还是难言成功。“北京市废除了《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非京籍学生享受同等入学待遇”的这一消息,理应是一个“重磅的定心丸”;但“此待遇仅限义务教育阶段,不包括高中和高考”的后续补充却依然表明:消除“教育地域保护主义”仍然是中国教育的集体困惑。
北京的这一举动,显然让人惊呼连连,效果堪比林肯总统废除“农奴制”那般意义重大。这明显是基于北京得天独厚的政治中心与教育中心地位而言的,事实上,人们惊呼中的潜台词是:希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公平制度改革。很不幸的是,经验告诉我们,此类“小打小闹”往往撑不起“疲软的教育脊梁”,充其量是强烈提倡教育公平改革呼声中的一部小插曲,罢了。于观众而言,永远“意犹未尽”。
完全意义上的实现教育公平其实并不现实,更不可能言之乐观。但需要肯定的,是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上的投入成效明显,义务教育几乎实现了全面覆盖,而政策上,全国各省市也在逐步放宽户籍入学限制,教育公平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消除“教育地域化”的集体困惑2010-6-20 本文被阅读 1970 次
|
|
|